撰文/陳國樑;插畫/蔡嘉驊】
不論奢侈稅修法或有關囤房特別稅率的構想為何,多數人都認為政策目標在「打房」,但「打房」的目的為何,卻鮮少有人討論。財政部長張盛和一席「等年輕人都能買房」的發言,實在巧言媚俗。
簡單的供需法則告訴我們:當所有年輕人都「想要買」房子了,才是房市向天價攀升的開始;當所有年輕人都「買得起」房子了,那時台灣的房地產市場早已全面崩壞。
房價高低決定於市場供需,房價過高要解決問題,沒有特效藥,必須回到供需面。長久以來,政府以各種租稅與支出的手段來鼓勵購買自用住宅的扭曲性施政,絕對是高房價的原因之一,也造就了台灣在全球數一數二的自用住宅持有率。
要壓低房價,以需求面來說,除了檢討房地持有及交易利得稅外,也應檢視目前鼓勵持有住宅的各種作法,例如平衡「以持有自用住宅的方式儲蓄」相較以其他形式持有財富(年金或退休基金等)的相對報酬率。
試想,當投資退休金帳戶與投資自用住宅的報酬率相當時,一定會有許多人不再堅持要買房子。此外,對於不打算置產的人,應有足夠居住保障,像是租屋者權益的保證及政府提供社會住宅等,讓有不同需求、不同能力負擔者,都能獲得居住的滿足。
就供給面來說,以國有土地,甚至回收公營事業持有的土地,大量提供社會住宅及合宜住宅,相信一定能顯著下修目前的房價。真要做,與其和財團合作大談國有財產活化,何不從信義區A25 開發案、仁愛路舊空總開發案等國有土地開始,大規模的興建社會住宅或合宜住宅?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針對中國住房政策做出要「千方百計」增加住房供應的指示,就是這個道理。
換個角度來看,如果「打房」真正的意義在於達成一定程度的社會重新分配,首先要確定所課稅的法定歸宿與經濟歸宿一致,也就是說,租稅負擔無法經由轉嫁而由他人承受。一般認為稅基完善的地價稅(課稅價格為土地的市場價值,且不問用途、包含所有的土地)可以達到這個目的。
一旦租稅負擔無法轉嫁,地價稅稅率調高,稅負將透過稅前地價的等幅下跌由地主承擔。換言之,地價稅稅率調高所增加的稅負,無法經由提高售價或調高租金轉嫁給他人,對持有土地的地主而言,會是一筆意外的損失(windfall losses)。讓富有的人從自己的口袋掏錢繳稅,將稅收用於低收入者,政府所做最了不起的事莫過於此。
(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)
陳國樑小檔案
美國約翰.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。於2009年離開原任職的日本東京大學經濟學部,返國任教。目前於政大財政系開授財政學及租稅法等課程。對於國內財政相關問題,特別是稅制,有相當深厚的興趣。
原文網址:
好房雜誌/政策要打房 搞清目標再說! | ETtoday財經新聞 | ETtoday 新聞雲 http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40114/315656.htm#ixzz2r1dCwewq Follow us:
@ETtodaynet on Twitter |
ETtoday on Facebook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