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Mar 17 Mon 2014 13:28
台灣房市悶 建商布局大陸、東南亞
- Mar 17 Mon 2014 13:20
房市亮點-迪化街商圈 生活機能優
- Mar 17 Mon 2014 13:10
公有土地 將無償撥用予社會住宅
公有土地 將無償撥用予社會住宅
財政部長張盛和昨(14)日表示,無償撥用公有土地興建社會住宅「本部同意!」同時張盛和指出,已發函地方政府須根據「自住事實」進行差別課稅。
立委陳節如昨日在立院質詢行政院1月時核定的「社會住宅中長期推動方案」表示,社會住宅的問題核心就在於,若要拿來作社會住宅的公家土地不是無償取得,則相關價格就會轉嫁到社會住宅的租金。如此一來,青年人或弱勢族群包含輪椅族、視障族、老人、單親等,將會租不起社會住宅。
張盛和回答,他剛離開辦公室前已批准公文,「若要建社會住宅,要無償撥用,本部同意!這我剛剛批出去的。」陳節如隨即回應「我就是要部長允諾這句話!」
- Mar 17 Mon 2014 13:02
修繕貸款 跌破3,000億元
在中央銀行及金管會聯手管制下,國銀原本衝上8,000多億元的修繕貸款,到去年底已跌破3,000億元大關,降到2,979億元;但由於去年房貸增加2,453億元,本國銀行的房貸加計修繕貸款餘額合計達5.95兆元,直逼6兆元關卡。
前幾年銀行衝房貸業務時,不僅核貸成數在8~9成以上,有些甚至接近100%,不足的部分還可以修繕貸款名義撥貸,因此在2007、2008年時,修繕貸款都飆上8,000億元以上;2005~2007年房貸增加逾新台幣1.1兆元,每年持續以數千億元的速度成長,2010年本國銀行房貸餘額更突破5兆元。
但在金管會及央行出手控管後,除限制房貸成數,要求不能假借修繕貸款名義,實際上是增加房貸貸款餘額,最後再匡列房貸、修繕貸款及建築融資比率高的銀行,要求調降授信比重,幾年下來,以修繕貸款餘額下降最快,比起高峰時期,修繕貸款減少逾5,500億元。
- Mar 13 Thu 2014 11:40
奢侈稅小修 政院版大獲全勝
- Mar 13 Thu 2014 11:40
曾銘宗︰房市資金正轉向股市
- Mar 13 Thu 2014 11:39
公辦都更整合較單純 建商紛搶進
- Mar 13 Thu 2014 10:39
政府管太多:實價登錄門牌區段大 美意打折
2014年03月12日
【王筱君╱台北報導】實價登錄上路1年多,已成為民眾買賣房屋最佳參考指標,但房屋仲介、學者與民眾都認為,「去識別化」與「區段化」是多此一舉,不應過度擴張《個人資料保護法》,畢竟國際上愈先進國家,房價資訊愈透明,台灣也應跟進。
不應列個資保護
中信房屋去年委託民調機構調查,高達56.2%調查民眾認為,實價登錄門牌號區段應縮小,甚至直接寫出門牌號,社區名稱也應揭露。現階段,民眾若想知道各社區行情,須交叉比對其他資料,但即使是同路段不同社區,也可能因屋齡、格局、建材、景觀或建商品牌等差異,造成成交單價迥異情況。
「背後都是業者的壓力啦!」明德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大聲疾呼,房屋買賣價格資訊不應列為個資保護範圍,「美國甚至可查到過去歷史交易紀錄,新加坡、日本、香港都愈趨向透明化,台灣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。」他認為政府應更有作為。
- Mar 13 Thu 2014 10:34
彭淮南:台灣沒有通縮問題
立法院11日質詢中,一口氣請了國發會主委管中閔(左起)、科技部長張善政、行政院長江宜樺、央行總裁彭淮南、內政部長陳威仁等5人到台前備詢,但當立委一開口提到「亞洲4小龍」,除了彭淮南在看大螢幕的資料外,其他人的眼光紛紛瞄向站在最旁邊的「事主」。(姚志平攝) |
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化一覽表 |
行政院長江宜樺昨率閣員於立院答詢,立委詢問台灣是否將陷入通貨緊縮危機?應採行適度寬鬆政策,江揆表示,政府會持續關注此問題。央行總裁彭淮南則連連強調說,台灣今年不會通縮,據央行收集18個國內外經濟機構預測,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都達1%以上,3月份會高於1%,今年物價也會溫和上漲。
主計處發布今年2月CPI年增率轉負成長0.05%,扣除2月的負成長外,台灣CPI年增率已連續9個月低於1%,因而引發立委關切。
- Mar 12 Wed 2014 11:04
留洋碩士、空姐都來搶房仲飯碗